社外评刊工作汇报及关于问题导向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2014-04-29 作者:韩凯 浏览:

   4月25日,《中国医疗保险》"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问题导向宣传座谈会"在河南省登封市召开。《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外评刊委副主任韩凯同志发表了题为“让评刊这面‘镜子’更加明亮——社外评刊工作汇聚报及关于问题导向的几点思考”的会议报告,该报告从杂志社评刊的流程出发,讲解了评刊工作对于杂志社的重要意义。该报告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赢得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感谢会议安排。现就这个机会,将杂志社社外评刊工作十七个月的实践向会议做一个简要汇报,请大家指正。

  
  2012年底,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杂志社成立了社外评刊委,目的就是多找一面“镜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实行“开门评刊”。一年多来,在评刊委主任东进会长的关怀和指导下,在韩凤社长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社外评委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社外评刊委,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
  
  评刊委挂帅的主任是东进会长,并由来自代表不同行业面的十五位同志组成。其成员结构有社保系统,包括部里和地方的皮德海、金维刚、邱明月、孟伟、马红兵、韩志奎、赖诗卿、胡大洋、傅鸿翔等9位同志,有医疗卫生系统的胡牧、韩全意等2位同志,有院校学者的陈仰东、褚福灵等2位,还有在新闻媒体的邢远翔和我。
  
  评刊委每期评刊工作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当期选题策划和组稿的评价、稿件打分、栏目评价、优秀稿件评选、版式评价及评委们对杂志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六方面。
  
  评刊委的工作流程:每期杂志在发印厂的同时通过邮件将彩页和内文及评刊表传给各位委员;成品印出后,又将纸质杂志再行快递。
  
  评刊工作进行了十七期。每月根据反馈的评刊意见都及时编写了《评刊简报》,具体生动地记载了诸位评委们在百忙的工作中、难得的节假日,家人住院的病床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认真阅读,发回一张张充满责任心的评刊表,提出一条条富有针对性的建言策。评刊意见基本上能做到,角度各异摆实情,不避问题说真话,围绕整改出实招,有理有据废话少。有的打分似乎低,推优稿件不凑数,都是为了确保评刊不走过场,能见实效。应该说,对提升杂志社采编工作质量,起了相当给力的作用。
  
  东进会长对每期《评刊简报》都及时做了批示和“评中评”的旁批,在内文中有80余处之多,体恤评刊委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高度评价大家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实践证明有这么一个高智识的‘外脑’给杂志把脉会诊,对提高‘三量’大有裨益。从选题、内容、到提法、标点、错别字都涉及到了,讲的意见也都中肯。由此也看出各位评委的负责精神,严谨作风和对杂志怀有‘视同己出’的殷切之情”。
  
  韩凤社长也多次诚恳地表示:“社外评刊委员都是十分忙的能人!有水平的人,能如此认真对待我杂志,高质量评刊,实在难得”。并要求编辑部对评刊意见给予足够重视,逐条认真对待。“这些金玉良言都是指导编辑部不断提升编辑水平和策划能力的源源动力。”
  
  从社外评刊委的这面“镜子”里,一年多来都看到些什么?
  
  通过17期的评刊,我们汇集了15位评刊委的167条对选题的评价;280余条改进建议(其中涉及选题的40条,内文的221条,封面彩页的14条,版式的5条);共评出优秀文章93篇;每期优良稿件率平均在83%以上。
  
  1.对杂志总体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在对17期杂志的评价中,评委们对杂志选题策划、组稿的评价给予了“很好或较好”的肯定,认为每期基本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工作指导,既有观点争鸣又有国外介绍的策划思路和组稿套路。跟形势,接地气,注重围绕医保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对栏目评价中,评委们对“大势纵论”“观察思考”“观点争鸣”“专题分析”等栏目给予“优良”的较为集中。认为多数文章选材新颖,有较高质量,具有指导和借鉴性。此外,“工伤案例”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也获肯定。
  
  2.认真指出编印存在问题
  
  评刊委不仅投票推选出每期的优秀稿件并予点评,还对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认真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对文章要点的归纳,标题的提炼,选题方向的可行性即编印工作中出现的错字、错句、标点符号、英文句法的准确及版式等也都一一提出。
  
  3.提出大量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在选题方面:*建议对近期社会上议论较多的医保热议问题作出回应。每期策划时要考虑在哪些栏目,用多少稿量,以什么切入点,抓什么主要问题,发出哪些我们的声音;
  
  *建议选题要围绕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多有自己的声音,拿出有说服力的依据,组来在社会有影响的作者稿件,及时传出系统的必要的话语声;
  
  *建议对“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和“基本医疗保险与多层次体系建设”等选题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鼓励百家争鸣,充分发挥刊物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建议在编前多与熟悉情况的编委或业内同志交流,尽可能丰富细化策划方案,力求“围绕每期选题,能够准确回答:主要存在问题是什么?具体解决办法在哪里?不走弯路注意啥?
  
  *建议选题应多注意使用相关数据和具体案例,以增强说服力。回顾要总结出亮点、经验和做法,能借鉴,可操作。同时,对于涉及数据分析等学术规范方面的论文,应加强审核与指导。
  
  *在现实中确有人一直处在“医保三网”之外,应对这些保障“死角”尚存问题的解决加以重视。建议继续有针对性地探讨对特定人群医保状况分析和存在问题的解决;
  
  对栏目的设置和内容:*“医药经济”栏目里应增加有质量稿件。药物经济学或者医药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医疗保险紧密相关。
  
  *“工伤保险”在所有栏目中感觉弱一些,不一定期期上?
  
  *“观点争鸣”栏目文短意赅,但目前的争鸣力度不够火辣。增加争鸣讨论性文章,开设批评性报道,抓两头带中间。
  
  *建议将“专题报道”栏目改为“专题分析”,因其刊登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不具备“报道”的属性和特征,而属于专题研究分析的范畴。
  
  *建议“医家之言”多采取医院管理与医保相结合的文章,将栏目定位为卫生部门官员或医疗机专业人士从医卫工作或医改的角度对医保问题及其与医改的关系发表观点或实证分析。
  
  *增加 “热点热议”栏目,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理论探讨和回应。
  
  对稿件内容的建议:*作为医保研究会的会刊,还应多报道全国各省市医保研究会工作的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和地方形成互动。
  
  *文章应进一步增加可读性、普及性。
  
  *提高医保公平性,可从这几个因素切入细化研究。公平性既有政府责任,也有社会责任,要倡导人人有责,人人有义务的分担理念。
  
  *“一句话新闻”中的稿件还可再短些,精练些。
  
  *领导讲话发摘要的形式已过时,不如找出新闻点发消息。会议报道需改进,形式有点单调。
  
  *建议每年底可否评出当年医保十件大事、十大新闻或风云人物。
  
  关于扩大作者队伍:*扩大作者面,增加新面孔,注重实操型,注重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覆盖。
  
  *继续扩大作者队伍,坚持刊发能抓住问题,深入报道的独家稿,同时利用多渠道扩大影响。
  
  关于申请核心期刊:建议根据东进会长的意见精神和许多编委和作者的愿望,积极了解规则,掌握情况,整体评估;立足现况,不丢优势,以我为主;尚若折腾不大,不伤筋骨,可促品牌升级,有益可图。
  
  关于两会专题:*建议搞集锦,不一定长篇大论,可只言片语,面要广,高层、圈外的都应有涉及;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是提给编辑部改进工作的,也对作者和通讯员有启发提示的作用,希望大家给以关注和参考。
  
  东进会长对评刊委的工作曾高兴地说道:“对每期简报我都无不怀着极大的兴趣认真阅读,且都有收获与启迪。感到这些评委所看出的问题和提的意见都很有见地,不是一般的‘说到了点子上’,而是直捅‘软肋’与‘硬伤’”。而评刊委及编辑部的同志也对东进会长每期的阅批十分重视,也同样怀着极大的兴趣争相传阅。这就逐步形成了一个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畅所欲言,共同研讨的生动活泼局面。
  
  为使评刊这面“镜子”更明亮,一年多来,我们坚持认真学习和贯彻东进会长和韩凤社长的多次批示精神,采取措施,摸索经验,使评刊工作既避免花拳绣腿式的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留情面,多找问题,靶向会诊,又简便易行,坚持长久,巧用好软实力。我们尽可能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经常与评委以电话、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沟通联系。细化评刊标准和项目,在反馈内容上采取一些措施;充分尊重评委的权力和个人意愿,鼓励评委们原汁原味地大胆讲真话,实行内部统计信息保密,营造能够讲真话的氛围。对发现说套话,过分“友谊第一”的苗头,我都专门打电话“亮黄牌”,以问题为导向,使评刊委这面“镜子”不模糊,不变形!
  
  例如:东进会长的文章几乎每次都是第一高票,成为杂志的亮点之一。唯有一次位居第四,我看此情况也多少有点惶恐,如实报上后,东进会长立即交给我们一把“尚方宝剑”:“评刊主要是评文章。不管是谁写的,都只能用一把尺子,这就叫实事求是”。韩凤社长也充分肯定了我们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我们力求让编辑部的同志,通过照“镜子”,洗“热水澡”,把评刊意见能使他们读得懂、看得清,听得进,用得上,才能充分发挥评刊作用。这些都得到杂志社同志的积极回应和良好互动。
  
  既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也要认真总结评刊委一年来存在问题和不足:1.大多数评委居单位领导岗位,工作十分繁忙,有时无法按时间要求及时反馈;2.评委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评刊角度不同,评价有时差异较大;3.有些点评还欠具体;4.逐项评价标准有的未能再细化;5.社外评刊的代表面还可再广泛一些;6.对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鉴于目前编辑部的力量,跟进落实只能尽力而为。
  
  今后,我们将针对存在问题,按照东进会长去年11月关于做好评刊工作的讲话精神,提高社外评刊委的自身建设,努力创新评刊形式,继续强调讲政治、看主流、抓重点、严要求、说真话,把评刊的积极作用与编辑部的工作改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严格规范评刊标准,加强跟进和协调服务,使评刊意见更客观、专业、具体、及时、可行。协助好编辑部完善与评刊委的互动沟通机制,能及时、认真消化梳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可行方案;并及时反馈整改进度。
  
  总之,当这份差,就要尽这份责。继续以真心、真情评刊,用好医保专业、期刊专业“两把尺子”,形成具有我社特色的扬长避短的工作机制,努力使更多的编委和行家高手参与到“大编辑部”中来。让社外评刊工作更有意义,更有实效,让这面“镜子”更加明亮!
  
  我今天的汇报只能是提纲挈领,而文字的背后,都是评刊委们这一年多来艰辛付出的心血和故事。
  
   我的身份有点特殊。在中国新闻社工作了32年,4年前光荣退休,未让下岗,担任顾问,工作如常。从2004年,参与了杂志社不同时期的工作,至今已整十年。作为兼职的灵活就业人员,我见证了《中国医疗保险》从内部到公开,从创业起步到大步向前的不平凡历程。我与好几拨编辑部的同志共事,伴随着这个团队的成长,十年艰辛,共同走过。我尽管是编委,也没做多少工作,但仍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提过组织社外人员评刊的建议,没想到很快就专门成立了评刊委,韩社长亲自选人,并让我负责张罗这摊事,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十年间,参加了不少医保的会,听过不少次部长的讲话,接受过多次社长布置的任务,拜读了期期杂志的篇篇文章……也有些感触。
  
  十年来,有幸接触到我国的医保领域,通过编阅杂志,使我能及时清晰地倾听到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脉搏和前进的脚步声。
  
  十年来,有幸接触到中国医保人的群体。韩凤社长这么多年来,老大姐角色转换,但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始终未变;浑身上下,带着股雷厉风行,冲锋陷阵的精神劲,难能可贵!杂志社也多亏了有这样一位领导。
  
  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认识了东进会长。在我所接触的不少部级领导干部中,人才实属难得。每次听他的讲话,看他的文章,不管是分析形势、把握大局,部署研究、强调重点,还是指导杂志、谈论宣传,从宏观到微观,都能高瞻远瞩,充满智慧,定力、文采和人格魅力。总之,堪称我们这支队伍的那面帅旗。
  
  还有许多像先军、金甫、大发、仰东、田芬这样几十年为医保事业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医保人、实干家、探索者。现在社会上不缺能人,缺的就是像你们这样不图浮华坐得住,心有定力沉得下,踏实敬业干的好,每次开会都能到的能人!
  
  让我不得不提的是杂志社的同志们。在韩社长的带领下,在“四严“氛围的各个岗位上,老同志加班加点,以身作则,以社为家;新同志积极努力,学干结合,锻炼成长。在这个团队成员的脸上,写着更多的是:忠诚敬业,认真负责,坚守职责,任劳任怨。这么多年来,攻坚克难,风雨前行,让我始终深深的感动着。
  
  有中国医疗保险这样造福百姓的民生事业,值得我们奉献!
  
  有东进这样德高望重的好领导,值得我们追随!
  
  有韩社长带领的忘我工作的团队,值得我们把手牵的更紧!
  
  我作为一个系统外的媒体从业人员,占用大家不少宝贵时间,发言内容会有不妥处,请予谅解和指正。总之,希望大家把对东进会长的敬意和欣赏,对韩凤社长的肯定和赞扬,变为支持研究会、杂志社发展的行动。多围绕问题研讨,多提可行性建议,让我们的会议主题及前进的动力,始终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