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慢病防治的有效策略:从群防群控到个防个控

分享到

2014-08-11 作者:芦炜 浏览:

作者简介:

芦炜,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正文:

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国于1997年开始通过疾病预防项目迎战不断上升的慢病威胁,引进了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健康促进等慢性病预防控制手段。但是由于早期的预防方案及卫生服务体系是为应对急性病、传染性疾病而设计的,未能充分考虑慢性病防治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群防群控虽然在宏观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进入到个体层面就收效甚微,不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我国慢性病“三高”问题日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群防群控的理念忽视了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动的过程,且每个个体的身体状况以及所暴露的健康危险因素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因此,现代预防中以群体性、规范性、标准化和片段式的服务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治中个性化、针对性、连续性的服务需求,难以真正引导个体关注自身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真正做到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因此,在开展慢性病防治的具体工作时一定要由传统的“群防群控”向“个防个控”转变,需要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予以支持。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强调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慢性病管理中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提高控制率、减少致死病因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应对慢性病和并发症的疾病防治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对居民防病治病“知、信、行”转变的引导作用,通过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以病人为中心特征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以加强居民个体对整体健康以及健康结果的关注、认识、参与,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

家庭医生作为慢性病个防个控工作的提供者和居民行为的引导者,如何保证家庭医生有能力并有动力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成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其一,解决家庭医生慢病防治工作能力的问题,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全科技能的培训,并通过搭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对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给予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其二,解决家庭医生慢病防治工作动力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建立有效的服务激励和考核机制,引导家庭医生逐渐弥合诊疗、预防和健康促进之间的传统界限,将慢性病个防个控的理念深入到具体工作之中。(详见《中国医疗保险》第八期19页)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