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吴恒: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2015-12-28 浏览:

12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恒审议时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

吴恒委员说,医疗卫生改革几大块里面,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比较薄弱的。总的来看,新办法、新举措不够多。医院的院长,地方管理同志也多有不满,群众的满意度也不算高。

首先,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上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向上转诊跟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一直是这么做的。更多的是对于一些疾病,或者一些方面的治疗的需求可以在下一级医疗机构进行的,这种分级治疗并没有形成。 其次,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比较滞后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很多医院的债务过重,取消药品差价后的空额,改革方案设计是通过“三个一点”来补足差额,但实际上这“三个一点”,财政的一点没完全到位。另外一个滞后表现,许多医务人员工作的自豪感、成就感不高,这就很成问题了。还有一个,医保运行与医疗服务的联动性很差,相互埋怨。

吴恒委员还说,报告中中提出了五个医改的重点任务,着力点是准确的,但是举措与办法是关键,并不是现在我们看不看到问题,而是要拿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和办法。如何完成这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吴恒委员提三点建议。

一,建议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真正地使院长和医务人员成为改革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把医院的医务人员和院长总是看成次要的地位,这个有问题,他们的主人翁感觉要提升。

二,建议下决心盘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资源,结合分级诊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真正实现医疗机构网络化。我们对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加以重视,过去他们的个人收入的30%-40%由财政安排的,现在基本上达到了80%-90%,甚至是全额,保证了乡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这是好的,但是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很多人无所事事,一方面是没有什么病号,没有很多的服务人群,他们自己也没有事可做,恶性循环,加剧了有一定能力的医疗服务人员离开乡镇卫生院,造成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的下降,有将乡镇卫生院演变成一个基层医疗公共卫生的行政管理机构的发展趋势。应该破解这一怪圈,使得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形成一个系统,这可能需要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纳入进去。

三,要真正使医保管理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有机合成,特别是各级政府,国务院、省、市、县这四级政府应该从各方面联动起来,不能仅仅靠部门各自运行。建议在政府层面真正形成两者的统一,能够让其互动起来,互相促进。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