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分开”才是医保前进的关键

分享到

2013-04-24 作者:朱恒鹏 浏览: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朱恒鹏

  *本文根据朱恒鹏主任的会议记录整理而成

  前面讲了一些关于社会保险原则性的问题,关于第三方制衡,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出纳和会计,不能合二为一,当初把公费医疗挪出卫生部显然有考虑的,今天却又要回去。

  不管新闻媒体报道也罢,还是郑秉文写纪要也罢,李岚清同志的话,出纳和会计不能合二为一,普通观众都看得懂,记者也好理解。我觉得一些社保原则,对于我们做研究的,我们认为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做研究者来说是ABC,对于普通老百姓,对于非管医保的同志来说,为什么社会保险和福利就不一样,但是出纳和会计不能一体,特别是公共事务上是很通俗的。

  卫生部此卫生部和非彼卫生部,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假如是中宣部让外交部调查这个事,真不能让外交部去,好多国家卫生部跟咱们卫生部不一样,英国是福利国家体制,英国卫生部体制和咱们差异也非常大,很关键一点,英国尽管是公立医院占84%,但是英国卫生部真不是任公立医院院长的,英国公立医院是法人制结构,专门有一个董事会,整个管理董事会管的,它是官办分开的,福利国家跟咱们也不一样,这个要说清楚,让外交部去弄,他说说不清楚,因为它比较专业。

  世卫组织关注的重点,去年年底的时候,一次会上有人和我争论,你看世卫组织的报告,他们关注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比中国还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筹资和服务放在一起,力求有得吃,这是第一要点,咱们前面讲的第三方制衡,还不是这些国家的重点。对于有些发展中国家,两个是一体的,和中国不一样,中国已经跨过这个阶段,我们今天来说,第三方制衡已经很关键了,这些要说清楚。

  管办分开,我觉得朱俊生讲得很透彻了。我们知道过去至少从十七大开始,算是五年多了讲了管办分开,其实道理很清楚,我们看实践,过去公立医院没有管办分开,卫生部管办分开没有动作,其实他一直在反对管办分开,他甚至提出一句话,“管办分开不分家”,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真觉得作为一个部委说出这句话确实有点……,什么叫不分家,怎样叫分开?关于管办分开这一点,我想强调两点,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与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有关系:

  1、我们医疗保险,在筹资水平,覆盖面上面的确过去四年成绩很大,这没有争议,但是医保经办和付费上我们的确做得不如人意,关于这个事情,我听说卫生部门以此为理由,为什么总得预付搞得不好,因为没有让我来管,如果让我来管,我就搞得好了。从大的角度讲,医保付费方式是供给方式问题是技术性的问题,医保付费体系一旦理不顺,什么样的医保体系都很难发挥作用。最极端的讲,公立医院垄断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医保付费方式能管得住它?咱们医保付费如果发出去,很重要的前提,我有选择权,你干不好,我明年不用你了。现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你干得好,干不好,你明年都得用他,这一点什么样的付费方式都管不住它。我现在管部下管不好,这东西一点招都没有,实际上是很通俗问题。因为管办不分,医疗体制没有理顺,所以医保付费方式发挥不了作用。不是反过来让卫生部管才管得好,这个逻辑要讲清楚。

  2、如果总额预付没有发挥效果,是因为医保管不好的话,其实我们内行来管的话,要管好的话,恰恰总的预付没有发挥效果,恰恰反驳了卫生部的意见。上海把他的医保基金分到各个公立医院,三甲医院,一家大的三家医院拿到10亿医保基金,在这个分配额度下,这个公立医院的院长,就相当于卫生部追求的一手托两家。医生、科室院长管,这10亿医保基金,也由他支配,恰恰10亿医保基金由院长支撑的情况下,他弄成了医生推诿病人,我给你10亿医保基金由卫生部管,公立医院院长恰恰是他所定的内行,在我看来,他不是内行,他不是懂管理,懂经济的。但是卫生部的定的内行,就是他懂医院,专家学者都是医院,可是现在医保基金给了他10亿,他管着科室,管着医生的奖金分配和招聘,这个权力比卫生局大,比医保局大。如果一个院长给10亿基金,他把科室内和医生弄成推诿病人。我们想想这个院长当的卫生局长或者医保局长,或者当了卫生局长,把几千亿基金给他管,我能管好,道理何在?管一千个医生的医院,给你10亿医保基金你没管好,管全国270万医生,给你七千亿资金,你就能管好,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推诿病人和矛盾,恰恰证明内行能管好,它自己把自己打破了。

  其实让医保来管,让卫生来管,我们都管不好,因为它是垄断格局。医疗行业管办没有分开,绝对不能再把钱给他。现在至少我讲对于医保来说,我们可以给了你四千亿,你这四千亿是不是花出来了,我这四千亿给了卫生部,给了他,我给你提供多少服务,盖了多少大楼,盖了多少设备,我们根本没法查了,这是监管上的一个。

  另外和今天话题没关的,前两天和我们魏所长到贵州去调研,调研讲到未来十年中国会怎么办?魏所长讲未来中国十年这样一个格局,第一,还要追求高增长,没有高增长维持不了高就业,为了维持高增长,现在这种高消耗恐怕难以避免,我们当时去的调研开发区。高消耗靠土地筹集地方发展基金格局还要维持。这种格局要维持,征地冲突就难以避免,高压维稳必然维持,高压维稳就得低改革力度,因为改革的力度过大,导致维稳不容易,社会出现动荡,苏联那个局面。我的判断是三高一低,我当时想“三高一低”,恐怕这个格局能维持五年,还能维持十年吗?高消耗,这种环保,这种PM2.5,在十年以后,我们哪还受得了。我当时想这个困境如何破除?

  我这次出差回来,咱们院里申报创新课题,我跟我的一个同学何帆聊天,他说老朱我请教一个问题,我说什么问题?讨论关于中国走向的研究,我说“你怎么考虑的?”他说“我们维持高增长,恐怕维持不住,但是我们只要维持高就业,哪怕增长速度,国家稳定转型就没有问题”,高增长目的是高就业,我说你问一下“医疗行业就业到底有多大?国际上有多大?”他说:“我查了一下美国700万医疗行业的就业人员。”“中国有多大?”我说“中国差不多700万”,他说:“我们人口是他的6、7倍”,他说“美国是广义健康行业,解决的美国就业15、16%”。他说“你认为中国未来增长有多大?”我说“如果放开管制,医生数量即使不增加,按照国际上医护比1:4,1:6增加,光护士增加700到1000万,如果医药再分开,药剂师还能增加一千来万。如果保险行业再分开,保险行业再增加一下,这个行业管办分开了,未来一千多万个就业,光医疗或者广大的健康行业”,未来10年一个医疗行业管办分开,就会导致我们就业有700万到一千多万的增加,这个时候即使GDP速度下来了,就业上去了,我们社会还能稳定。

  卫生部两个都管着,管办分开做不了。这个行业完全可以放开,像护士、医生真得不需要管成这样,从卫生部过去十多年历史可以看得出来,一旦他掌握这个权力,他真的拒绝管办分开,从长远来看,必须防止这个局面,医改很重要的共识,不管此前医改办放到发改委,应该坚持一个共识卫生部是改革对象,而他不是改革领导,这是关键。

  咱们现在讲新农合有卫生管,是不是管得不错?因为这两年到处调研,我可以举两个实际的例子,证明卫生部管的不好。我们可以在新农合上看得出来,因为新农合典型的,特别是卫生院层面上,卫生部办新农合,卫生局管卫生院,典型的要求既管又办,一手托两家是一个好的体制的话,我们看看卫生院这个层面,卫生局管的怎么样。卫生部现在管的新农合经办方面,他最典型的他是一个明星是江苏常熟,常熟是城乡一体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都由卫生局来管,当然他对卫生院也是他来办,常熟作为发达地区,他的卫生院很发达,他的中间卫生院超过20个病房。常熟的管卫生局的副局长叫金志祥,我们还是好朋友,还不能说他做得不好,但是他在卫生部做得最好的,卫生部拿他作为一个宣传材料,在他的管理下,常熟的新农合的平均费用下降多少等等,经过他一管,管得挺好。

  事实上呢?卫生部包括金局长,一直不强调一个数据,他的城乡医保的参保者住院人次超过17%,我做这个研究我知道,说人均费用低没有意义的。一个肺癌病人住院花了30万,我再把一个感冒患者做成住院,只花了八百,30万加800除以2,均值费用降到15万了。住院费用很反映医保的水平,这个参保水平住院人次超过17%,这是什么概念?一年平均有6个人中有一个人住院关于这个数据,住院率多高为合理?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医疗体制不一样,住院率高低不一样。如果以美国来看,6%叫合理,我也查了一下英国、美国、台湾地区,这些国家门诊有些小手术挺高,像白内障摘除在英国、台湾、美国都是在门诊的,24小时留观可以不断住院,但是在大陆,在城镇不需要住院,在农村也不需要住院的,这样讲住院率没有标准水平。

  咱们国家是这样,咱们医保的数据平均是11%左右,北京市最好,差不多6%,有些地方高一点,有些地区达到17%。新农合全国平均水平11%,12%,实际上这已经高了。现在医院虚报病床,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下面调研的时候,不只一次公立医院很坦率告诉我,公立医院也虚报病床,反映医保管得都不好。因此,如果说我们人社管得存在问题,那么新农合管得也存在问题。

  卫生管自己的医院和卫生院并没有控制住费用,需要住院的患者会推诿到县外去了,因为有风险,不需要住院的患者都留下了,这样能做大人次,降低费用,导致该住院不得不去县外,导致了不该住院不得不花了钱。一手托两家的确实没有管好。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