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筹基金买补充还不如取消封顶线

分享到

2013-04-18 作者:陈仰东 浏览: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置封顶线的初衷是担心基金不堪重负,规避支付风险,但实际上放开封顶线和设置封顶线对基金的压力差别不大,有些地区放开封顶线后基金依然能够做到收支平衡。

  设置基金报销封顶线的政策存在一些弊端。第一,参保人治病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保基本己经体现在三个目录上,不应再以费用多少另划界限。封顶线的做法把治病所需的基本费用人为切成两块,一块基金报销另一块则不管,超过封顶线的那部分其实也是治病所需的,基本需求基金不予支付,理论上讲不通。第二,参保人之所以参保主要是为了化解大病风险,而不是小毛小病。有了封顶线后,患者得了大病花费高额医疗费用时本来更需要基金补助,由于封顶线限制没有得到补偿,把风险留给了患者,这样会让参保人失望,也会挫伤参保的积极性。第三,封顶线政策的实际效果偏重于保护基金,有利于守住基金平衡的底线,但弱化了医疗保障性,不利于患者基本医疗权益的完整实现。政府在实践中虽然在不断提高封顶线使患者医疗保障性有所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此放弃治疗或因病致贫,给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多少少留下负面影响,什么公平性、可及性和病有所医统统打了折扣。第四,封顶线以上费用可以通过再保险办法化解,如正要推开的居民大病保险方案,也能达到减轻患者负担的目的,但是,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还存在大病保险报销不了的部分费用,这些费用从占比上可能只是封顶线以上的50%以下,但绝对额依然很大,对低收入人群继续形成威胁。二是,会造成以下假象:基本保险不太靠谱,有难时还得靠商业保险,这为社会诟病留下话柄。因此有人建议,如用基本保险基金去买补充,还不如取消封顶线,抬高基本保险待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何必多此一举。

  应当承认,设置基金报销封顶线是个刚性保护的简单办法,有易于操作的优点。关键是保护谁?如保护参保公民个人也许更好些。在某些国家如日本,不设基金报销的封顶线,而设置个人自负封顶线,即自负的医疗费用超过政策规定的,个人不再承担,其余再多费用统统由基金负担。实行这种办法个人看病才真正无后顾之忧。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