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医保局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医保服务、彰显医保惠民形象的关键举措。通过“数据+协同”的创新模式,实现医疗救助“免申即享”,让医保服务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显著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数据赋能,精准资助参保
数据是实现精准医疗救助的基石。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来临之前,东平县医保局主动与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时获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以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各类资助参保人群的详细信息,并精准标注资助类别,统一完成参保登记工作,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纳入医保保障体系。为了保障资助参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医保局积极向县财政申请专项资金。待资金到位后,第一时间将核定后的个人应缴金额录入参保系统,真正做到先资助、后参保,让困难群众无需为参保费用担忧。
在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间,医保局持续发挥数据的动态监测作用。一方面,及时从相关部门获取动态新增的资助参保人员信息;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参保缴费数据的比对分析。对于未缴费人员,将名单推送至乡镇(街道)进行逐一排查,对因死亡、服刑、参军、参加职工医保或异地参保等原因不再符合资助条件的人员予以核减。通过这种精细化的数据管理,做到底数清晰、数据准确,有效避免漏保、断保等情况发生,确保应资尽资、应保尽保。截至2025年2月底,全县资助困难群众3.7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资助资金共计1421.5万元。
二、部门协同,实现动态管理
医疗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是关键。集中参保期结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动态管理、按月比对、信息同步”的要求,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将医疗救助对象人员信息传递给医保部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医保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对参保状态进行核查,动态标识人员身份,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对于新增未参保的全额资助参保对象,医保部门同步维护其参保状态信息,并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保障其能够正常享受医保待遇。对于未参保的定额资助参保对象,将名单分发至属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逐一动员,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参保。通过这种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对低收入人群参保信息和政府补助政策落实情况的动态精准管理。
三、上下结合,优化经办服务
在推行“数据+协同”创新模式的同时,东平县医保局也注重线上线下服务的结合。一方面,积极推行线上“免申即享”服务,让困难群众无需提交繁琐的申请材料,即可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待遇。另一方面,保留线下服务渠道,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
针对数据不一致或在资助参保身份认定前已按普通人员参保缴费的情况,县医保经办机构统一进行梳理,与相关部门反馈的数据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直接进行全额或差额退费,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借助“泰安医保”微信小程序提供的线上查询服务,让城乡居民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参保状态,随时随地掌握医保信息。
下一步,东平县医保局将继续秉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政策找人”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数据+协同”创新模式,把各项医保惠民政策精准、及时地送到每一位参保群众手中,让每一位参保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医疗保障的温暖,为百姓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的医疗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