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医疗保障局最新通报表扬的12项年度荣誉中,双峰县以“大抓落实”“居民医保征缴”“医保乡村振兴”“医保政务信息”等四项大奖的亮眼成绩,成为全省县市区医保改革的“先进生”。这座湘中县城究竟如何实现医保工作的全方位突破?透过四大核心领域的创新实践,我们得以窥见县域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双峰模式”。
改革深水区的“硬核答卷”:大抓落实构筑医改新生态
面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双峰县以“靶向治疗”思维破解难题。通过建立“数据驾驶舱”实时监控系统,将实际住院基金支付比例、目录外费用占比等核心指标分解到全县35家定点医疗机构,形成“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的闭环管理。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控制在1.14%的“超低水位”,背后是全县推行的“诊疗行为负面清单”制度,将不合理检查、过度用药等27项行为纳入智能审核系统。
在医药集采领域,双峰创新“集采+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组织医疗专家制定集采药品临床替代方案,化解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疑虑。2024年各批次集采平均任务完成率达到114.2%的优异成绩,源于其首创的“红黄蓝”履约预警机制,对采购进度落后的医疗机构实行院长约谈制,确保政策穿透“最后一公里”。
全民参保的“双峰密码”:网格化治理激活基层动能
面对城乡居民参保意愿波动的全国性难题,双峰县构建起“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将全县划分为523个医保网格,配备872名网格员。这些来自村医、乡贤、退休干部的“医保明白人”,通过“夜话医保”“田间课堂”等场景化宣传,把政策宣讲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民生账本”。在洪山殿镇,网格员自编医保惠民政策顺口溜,通过宣传车、“村村响”将政策送入千家万户,使该镇参保率跃居全县前列。
教育系统的“家校保”工程、民政部门的“参保即救助”机制、农业农村局的“防返贫参保台账”,多部门数据共享形成的“参保生态圈”成效显著。2024年全县特殊困难群体参保动态清零的背后,是医保与民政、残联、农业农村等部门构建的“参保预警雷达”发挥功效,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590名漏保人员全部实现补缴。
乡村振兴的“医保防线”:三重保障织就防贫安全网
在梓门桥镇,特困人员彭梅辉因下肢水肿产生10万余元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个人仅支付2500多元。“县域内困难群众平均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9.1%,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防止返贫的防护堤”。该县医保局负责人介绍。“双峰建立的防返贫监测网自动捕捉困难群众自负费用超7000元、普通群众自负费用超过20000元的案例,2024年累计拦截致贫风险2348人”。
改革实践的“提炼车间”:信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在医保政务信息战场,双峰县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约谈机制”的创新实践,源于对医药机构监督管理的数据挖掘;构建县乡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是双峰医保人拓展民生为本的具体剪影。这些典型做法通过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与交流》及央广网等平台推介,让双峰做法成为同行共识。
改革启示:县域医保改革的突破口
双峰县的实践揭示,县域医保改革需要政策执行力、技术创新力、民生感知力的三维融合。从“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的服务革新,到“防患未然”取代“事后补救”的治理升级,这个湘中县城的改革核心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系统思维破解碎片化难题,这将为县域医保改革突破提供可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