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体系 创机制 强队伍 寿光聚力优化基层医保经办服务

分享到

2023-11-17 作者:黄树忠 刘亭亭 籍晓静 张晓杰 寿光市医保局 浏览:

作为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部门,医保系统在经办服务上先天存在“底子薄、力量弱、根系浅”等短板,“服务人群多、经办力量少”成为各地医保部门面临的共同难题。寿光市作为山东省潍坊市所辖县级市,现有基本医保参保人员109.66万人,群众就医习惯多样化,医保服务规模庞大。为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寿光市医保局创新构建了“1+2+N”三级联动基层医保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一套医保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培育一支“医保明白人”队伍,打造“10分钟基层医保服务圈”,擦亮“寿保障”服务品牌,赋能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在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满意度测评中,寿光市基本医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

 
构建“1+2+N”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
 
为有效提升基层医保服务效能,切实增强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与满意度,2020年以来,寿光市整合镇(街、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定点医药机构、金融机构、商保机构、参保企业等服务网络资源,大力推进医保工作站(点)建设,构筑起城乡一体、管理规范、点多面广、运行高效的“1+2+N”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1,即以寿光市医保政务服务大厅为主体;2,即以各镇(街、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医保工作站为两个纵向支撑;N,即辐射全市村(社区)、卫生室医保工作点,并将服务延伸至合作金融机构、商保机构、参保企业。
 
在功能定位上,寿光市医保政务服务大厅设12个经办窗口,配套自助服务区、咨询服务区、窗口服务区、适老服务区、休息等候区等五个功能区,全面承办各类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为全市医保工作站(点)管理运行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中枢神经”和平台支撑作用;医保工作站铺设医保专网,可承办门诊慢特病备案,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资格确认备案等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医保工作点主要提供医保业务帮代办及指导“网办”“掌办”服务。目前,寿光市已建设运行1525家医保工作站(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一体协同,推动基层医保服务高效化
 
大厅示范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医保经办“六统一”要求,以“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为目标,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国谈药品“双通道”管理四大领域21类42项民生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同时深化流程再造,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任何窗口、所有柜员对各项医保业务通收通办,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办成。寿光市医保政务服务大厅于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窗口”。
 
业务站点联办。创新推行“群众‘点’上申请,业务‘站’上办理”协同服务模式。群众在医保工作点提出参保登记以及“两病”、门诊慢特病等相关业务申请,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公务邮箱等方式第一时间向医保工作站报送,工作站人员审核材料后进行系统备案,做到需求即时受理、业务即时办结、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待遇,有效解决了参保人员办事“往返跑、反复办”难题,让群众“不出村”即可享受全面周到的医保服务。 
 
服务延伸一线。通过“五办”工作法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省心:在村一级能够办理的“马上办”;村民不能到场、政策允许代办的实行“帮代办”;因客观原因不能马上办理的实行“预约办”;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超出医保工作站(点)办理权限的,现场指导“掌上办”,将医保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2022年以来,全市医保工作站(点)共受理办结医保业务14万笔,群众满意率100%。
双向发力,推动基层医保服务标准化
 
着力健全工作制度。寿光市医保部门按照医保经办政务服务清单要求,结合群众医保业务办理需求,按照“能放尽放、能办尽办”的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站(点)职能,推动服务事项下沉。目前,已将居民参保登记、长期(临时)外出就医备案等14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放到医保工作站。印发实施《寿光市医保服务站制度汇编》,统一各类医保工作站(点)建设标准、人员配备、标志标识、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服务事项清单等要求,跟进指导、管理、监督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水平。
 
着力强化考核督导。实施医保服务“好差评”考核机制,综合运用电话回访、纸质测评卡、电子评价器、监督投诉电话等多种评价渠道,全方位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2023年以来,收集“好差评”评价数据3758条,其中好评率99.99%,差评整改率100%。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好差评”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职称评聘挂钩,促使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三点延伸,推动基层医保服务便捷化
 
“医银结合”,扩大为民“服务圈”。利用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多、服务网点多、服务范围广等优势,寿光市探索将医保服务延伸至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通过设立医保工作站、配备医保自助服务终端,将医保服务延伸到银行营业网点。组织业务骨干上门开展业务培训,定期进行自助服务终端维护,统一下放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13项高频医保经办服务事项。2023年以来,“医银结合”医保工作站办理各项医保业务40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700余人次。
“医商融合”,构建经办“共同体”。为有力提升基层医保经办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有效解决群众理赔“垫资、跑腿、周期长”等难题,寿光市医保部门同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打通信息壁垒,强化资源互通,创新推行“医保+商保”数据共享、一窗结算。在二级医院专门开设医保结算、商保理赔直付的“一站式”窗口,在商业保险机构服务站点设立医保工作站,提供业务咨询、政策宣传、“帮代办”、“指导办”等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做大做优基层医保服务。
 
“医企联合”,架起惠民“连心桥”。结合寿光市大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流动人口集聚等特点,在全市三家大型企业设立医保工作站,创新打造“医企直通车”项目。依托企业医保工作站,接入医保系统数据接口,延伸拓展“人员增减+缴费基数申报+待遇类申报+信息查询”等功能,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内部,提供“零延迟+零距离”服务。
 
推行一套“医保+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
 
寿光市三级联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畅通了基层医保服务“主动脉”。在此基础上,市医保部门扎实推动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于2022年探索推行“医保+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按层级定区域、按职责定任务,将参保登记缴费、业务咨询、政策宣传、帮办代办等服务融入以镇(街、区)、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管理,补齐医保服务基层治理短板,全面打通基层医保服务“毛细血管”。目前,寿光市已构建1100个一级网格、3919个二级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上下联网,政策落实“零时差”。以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为例,该街道依托78个行政村,设立78个一级网格,由村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根据村庄面积大小和房屋分布划分为428处二级网格,每个小网格50户左右,由村“两委”成员、部分党员担任网格员,确保每个村民都在“格”中。运行方面,建立网格管理微信工作群,依托网格把各项医保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及时贯彻到各个基层网格,形成第一时间宣传、第一时间发动、第一时间落地的“网格化”即时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医保政策及时惠及参保群众。寿光市纪台镇宋家村依托“网格化”机制,仅用2天时间即可完成全村1300余人的居民参保筹资任务,全村参保率100%。近年来,寿光市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6%左右,医保网格员在参保工作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服务在网,回应诉求“零距离”。医保政策专业性强,群众服务需求多元,为切实提升医保网格化服务质效,寿光市把基层各项医保服务内容纳入网格培训。定期开展“医保先锋大讲堂”“千村万场大宣讲”“医保进万家、关爱你我他”等多种活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为医保网格员讲解医保知识、信息化经办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等内容,不断提高医保网格员服务能力,提高医保网格员与群众互动交流、沟通解答医保问题的水平,让医保服务更加暖心、贴心和用心。例如,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过程中,网格员现身说法,分析门诊共济改革对优化待遇保障、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参保人员权益保障产生的积极作用,使个人账户改革形成社会共识,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业务上网,群众办事“零跑腿”。充分发挥网格员“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的帮代办作用,依托“寿光医保”微信公众号、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等,通过“掌上办”“网上办”“码上办”等方式办理各项医保业务,以“互联网+帮代办”助推医保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群众提供“一次好”“免跑腿”医保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离镇”,轻松办理医保业务。
培育一支“医保明白人”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保工作站(点)服务实效,寿光市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政策通”的“医保明白人”队伍,有效提升医保基层治理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问得清楚、办得成事”。
 
整合资源,把“医保明白人”队伍“建”起来
 
聚力扩充队伍。寿光市整合多方资源,将镇(街、区)党群服务中心,定点医药机构、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等医保关联单位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医保社会监督员等群体发展成医保基层服务力量,培育了一支3100人的“医保明白人”队伍,补齐基层服务人员不足的短板,发挥一线工作人员密切联系参保群众的优势作用,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集中反馈、及时处置。
 
聚力强化支撑。全面梳理医保参保缴费、待遇享受、异地就医报销、药品“双通道”管理、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等政策,印发《“医保明白人”应知应会服务手册(2023版)》、《掌办注意事项》、医保联心卡,确保基层服务人员有策可查、有人可问。
 
聚力加强管理。为更好服务参保群众,统一为镇(街、区)医保工作站配全配齐软硬件设施,包括医保专网、电脑、高拍仪、打印机等,制定实施医保工作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建立“医保明白人”队伍动态更新机制,确保责任到人、高效运转,以文件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满意。
 
分类施教,让“医保明白人”队伍“专”起来
 
开展常态化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医保先锋大讲堂”“千村万场大宣讲”系列培训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人培训”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政策一口清、群众问不倒”的基层“医保明白人”队伍。在15个镇(街、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镇(街、区)卫生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业务培训,分15批31个班次对全市3100名“明白人”进行培训。
提供精准化培训。针对不同机构医保明白人服务对象的差异,分门别类培训相应业务内容:“定点医疗机构明白人”重点培训医保待遇备案、报销等相关业务;“镇(街、区)工作站明白人”重点培训居民参保、信息更改等相关业务;“村(社区)级明白人”重点培训外出就医备案、“两病”备案等相关业务,由业务科室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提升培训效果。2021年以来共组织专题培训30余期,培训3000余人次。
 
推出实战化培训。开展“今天我说事”活动,采取“滴灌”式教学,由各科室业务骨干紧密结合经办工作,每天拿出十分钟讲“一个医保政策”、拟“一个情景演练”、考“几个日常问答”,推进讲学结合、学做结合、做思结合,人人争做业务经办中的“政策通”“一口清”“问不倒”。2023年以来,“今天我说事”共讲解医保政策32期,培训医保干部1000余人次。
 
创新模式,让“医保明白人”队伍“动”起来
 
“环绕式”线上宣传,让医保“声”入人心。在寿光市广播电台开设“医保在线”专栏,辐射全市975个广播村村响,每周固定开展一场医保专题直播,组织业务骨干、“医保明白人”队伍讲述医保惠民的典型案例和感人故事,线上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累计听众达20万人次。以“医保明白人”为主体拍摄制作《缴医保真是好》《严打骗保不手软》等视频作品,确保医保政策“看得见”“听得懂”。
 
“上门式”送策答疑,让医保深入人心。组建“医保明白人”宣讲团队,采取“点单式”邀请、“派单式”宣讲、“定制式”备课的方式,结合公益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进基层、进机关、进企业,配套印制“明白纸”等,面对面普及医保政策,点对点开展答疑解惑。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宣讲22次。
 
“定制式”温情服务,让医保暖入人心。开展“帮办代办”服务,针对年纪大、行动不便的群众,由包靠的“医保明白人”手把手办理参保缴费、医保电子凭证开通、异地备案等事项。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就门诊慢特病、居民“两病”等事项,群众可电话预约联系附近医保工作点,由包靠的“医保明白人”上门提供相关服务。2021年成立“医保明白人”队伍以来,全市共提供帮代办服务11万余笔,实现医保经办业务“流动办、上门办、身边办、随时办”,切实让参保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暖心的医保服务。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