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手术按难度收费

分享到

2015-10-28 浏览: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认为,价格改革与其他改革政策统筹推进。采取综合措施,改革药品价格监管方式,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鼓励公立医院采用适宜的检验检查技术,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有效控制检验检查费用。

据悉,价格主管部门将定期开展医药价格大检查、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完善公立医院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价格、费用、服务量等相关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

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后,调价部分按照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具体支付标准由各地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

一起算算账

高血压病人每月药费省50元

阑尾炎手术多花130元

对于这次医药价格改革,省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特别是对涉及特殊群体的价格不调整,如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项目价格不调整,不调整项目达1625项,加上定价权限下放各市的不调整项目,超过30%以上。

从目前的调整方案来看,拿药、做检查等少花钱,但做手术、诊察等就要多花钱。那么,不同病患的花费到底有多大差别呢?那就来算算账。

比如吃药多的患者,像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经常吃药的,负担会减轻。吴爱琴介绍说,高血压病人经常吃氨氯地平、氢氟噻嗪、硝苯地平等三种药,取消药品加成后,一个月药品负担可减少50元左右,因为这种病人诊察费较少,药费降低治疗费用就降低。

另外,糖尿病患者用药比较多的,如α多糖等,每月减轻负担40元左右。

当然,也有部分患者负担增加,比如口腔病患者,去三甲医院补一颗牙,现在是128元,改革后增加到140元,因为诊察费、治疗费提高了,增加将近10%。而对于住院病人来说,在三甲医院做个阑尾切除手术,住院5天,从原来的7630元调整到7760元,上涨130元,上涨幅度1.7%。吴爱琴介绍说,以南京医疗保险来看,增加的这130元可通过医保承担,粗略算了一下,对患者来说,个人负担减少35元。“原来病床的降温取暖费是自己负担,现在医保可报销 40元。”吴爱琴还举例说,像是肺炎病人住院9天,用药较多,负担是减轻的,由原来的12846元减到12297元,减少了549元,负担减少4%。

热点问答

为什么四级手术可以涨75%?

省物价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孔祥平解释说,为鼓励医院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对高等级、高难度的手术,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到底哪些是四级手术?孔祥平介绍,比如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手术,目前物价部门正在跟相关医院和主管部门进行梳理、筛选四级手术项目,等筛选出来以后,物价等部门将会及时公布。

为何六岁以下儿童手术项目加收20%?

吴爱琴介绍说,如今儿科医生行业萎缩,而且六岁以下儿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儿科医生如今大量缺乏,这也是通过价格来调节医疗服务行业现状。此外,六岁以下儿童手术加收20%,此前江苏也曾实施过这样的政策,但2005年取消了。

手术费涨幅大,医保报销能增加吗?

“这次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不增加患者的直接负担,各地具体政策安排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就来自于各个地方医保的支付能力。”孔祥平表示,由于医保没能做到全省统筹,对于各地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当地医保层次发展的约束,所以不同城市的医保支付能力不同。

另外,门诊诊察费虽然提高了,但孔祥平表示,原则上患者负担不会增加太多,各地差异主要在医保承担的比例以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上。

专家能有多少时间在门诊?

如今很多三级医院都有专家会诊中心,据了解,在新调整的收费标准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临床医学专家在三级医院的诊察费是50元,而会诊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收费标准是100元。孔祥平介绍,医改方案中也有要求,不同等级的专家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普通门诊,解决患者门诊诊察的需要。

根据规定,初级专家会诊时间占1/3,门诊时间占2/3;中级专家会诊和门诊时间各占一半;高级专家会诊时间占2/3,而门诊时间是1/3。

为何中医医师的诊察费上调更多?

医改中还提到要求各地合理提高部分传统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根据中医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拉开技术等级差价,以指导价格为基础,副主任医师可上浮不超过20%,主任医师上浮不超过40%,鼓励公立医院发展传统中医技术。

孔祥平表示,医改对中医和中药也给予了支持,除了中医医师诊察费上调,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仍然保留了药品加价,保留了合理的加价率。

什么时候实施此次医疗改革?

按照要求,全省原则上要求从10月底起启动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但是具体到每个城市,由各个市自行定时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苏州将是全省第一个实施医疗改革的城市,时间定在28日0时,也就是今天开始;其他多数城市安排在31日执行,比如南京将从31日0时开始,当然,也将有少数城市在11月初实施。(张瑜 刘峻 任珈仪)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