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路在何方?——青年药政论坛第19期

分享到

2019-01-02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梦瑶 浏览:

  我国探索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已有近20年历史,而2018年由国家主导开展、多城市联合参与的药品带量采购,无疑在我国药品集采历史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确定实施方案到公布最终中选结果,此次带量采购已经成为整个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刀阔斧之后,一些后续衔接和政策落地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继续思考,企业也要探寻如何在改革大潮中思变求发展。对此,《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于12月29日在京举办了第19期青年药政论坛,邀请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和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药品集中采购及实施”为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


  论坛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疗和护理保险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主持。中国药科大学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峰,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副所长朱诗翀,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彭波,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以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沈洁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并就有关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常峰教授首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介绍了药品招标采购与医保支付标准的衔接路径。他系统梳理了国内几个典型试点地区如重庆、浙江、福建、天津等地的试点方案,总结其支付标准制定规则、动态调整方式以及结余分享和差额分担机制。最终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情况,从标准制定层级、标准制定规则、动态管理方式、结余分享和风险分担以及过度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药品招标采购与医保支付标准衔接的政策建议。

  在国家试点带量采购的同时,各地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探索和试点,上海和四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朱诗翀副所长认为,医保的战略性购买是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必然选择。因此上海在试点三批带量采购时是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整套医保购买战略,包括筛选品种、明确独占市场、确立质量标准、引入检测手段、确定预付货款、考核和监控等多个方面,从而保证带量采购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而彭波处长则更多的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难点出发,分析未来四川省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探索方向。他指出,在顶层设计层面,医保基金预付方式的确定和结余基金分享策略是当前带量采购模式的两大政策瓶颈;在具体实施层面,如何营造市场竞争环境、规范配送和供应、促进中选药品的替代使用则,如何解决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药品价格不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带量采购成为真正促进医保基金、医院、企业和患者多方共赢的科学制度。

  冯岚秘书长则代表行业提出了带量采购和产业创新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她认为,本次带量采购虽然引发颇多争议,但其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和行业应当给这个新生模式发展和验证的时间。但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也应当持续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尤其对于“单一货源”、“最低价中标”等关键规则应从长计议,以求更好地降低带量采购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而在制度执行层面,医疗机构作为集采的终端执行者也有一些独到思考,沈洁副院长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辩证分析了带量采购模式。她指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如何采购、使用与医院当前使用厂家不一致的品种是落实集采方案的难点,而方案执行过程中也确实会带来一些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未来,要更多考虑带量采购政策的分部推行实施、加强引导和规范,从而让政策走的更稳,更好地惠及社会。

  专题演讲结束后,各位专家围绕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设计和落地方案与参会嘉宾进行了热烈交流,回答了带量采购品种在医院的执行、未中标产品的采购、后续配套政策等相关问题。论坛详细内容与专家观点会后我们将整理成文,于近期发表在中国医疗保险(ID:zgylbxzzs)微信公众号当中,欢迎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论坛精彩内容!(梦瑶)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