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社区门诊统筹制度带来的效益

分享到

2011-09-16 作者:张亚林 刘键斌 浏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找准了发展方向,回归基层医疗卫生网底的本质属性,向基础扎实、功能全面的方向快速发展,从而为社区门诊统筹夯实了根基;随着社区基本医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降低转诊率、提高门诊统筹基金的使用效益正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有效促进了社区门诊统筹制度的进一步稳固和发展,参保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更加可靠。除了本文开头所述的社区门诊人次上升、费用下降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区门诊统筹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9至2010年度,门诊统筹参保人数从495万人增加至540万人,到今年上半年又增加至608万人,日益增长的参保人数说明社区门诊统筹制度日益深得人心;门诊统筹支付费用从2.7亿元增至5.8亿元;参保人就诊率从9%增至17%,这些数字说明,参保群众已经感受到社区门诊统筹保基本的保障功能,其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全面提升

  慢病管理进社区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今年上半年,各类型结算人次占总人次的比例:社区普通门诊结算占86%,同比上升12%;社区特定门诊结算占3%,同比上升2%;社区普通门诊转诊结算占9%,同比下降10%;社区特定门诊转诊结算占3%,同比下降4%。

  保基本与强基层的同步发展,解决的不仅是门诊基本医疗问题,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变倒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产生了深刻影响。下一步,东莞市将通过进一步完善更加细化的配套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等方法实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