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保 ≠ 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2019-01-28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唐钧 浏览: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新业态新经济下的“全民参保”是一个需要理性对待的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会有一个微妙的间隙。如果不理性对待,反倒会偏离我们真正的目标。

  就社会保险理论而言,“全民参保”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这是大数定律所决定的。因为就保险而言,参保缴费的人越多,保险本身的风险就越小。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全民参保”毕竟只是一个理想中的状态。因为真正的“全民”,或者我们常说的“一个不能少”,已经是“大数”之极限了。这样的极限状态,应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工作口号夸张一些,极端一些,会有一定激励作用。但若真要拿理想状态作为衡量标准,不留余地地来进行工作业绩的考核,恐怕会伤及无辜(这样的情况当前常有发生)。

  以“新经济新业态”作为状语(时间状语、形态状语)来讨论“全民参保”的问题,是一个新的议题。这个新议题的提出显然是有所指的,因为社会保险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当劳动密集性产业是经济或业态的主流时,人人有工作,人人有工资。譬如60年代OECD国家的失业率是1.9%,其中的主体还是因为跳槽要找更好的工作而暂时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设计出来的,起初实施起来很少有障碍。但即使在那个时期,也不能做到全民参保,社会保险只针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工作能力的则需要社会救助制度来提供生活保障。

  自20世纪后期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非正式就业越来越多,社会保险制度原先设计中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状态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并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增加不再同步。社会保险制度由原来的劳动保险制度转制过来时留下了诸多欠账,加上这几年媒体上对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不负责任地抹黑,在实际工作中,参保缴费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当前提出全民参保议题的主要背景。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主观意志,光靠施加法律的和行政的压力。首先,要做好调研,实事求是地了解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拿出可行和可操作的对策。其次,要让全民切实了解参保的好处,要对全民开展普及式教育。第三,要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中的实际困难。在这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一般来说,城乡居民没有用人单位可分担保险缴费,完全按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处理,他们的经济能力又不够,无法形成社会保险关系。但是,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中国式的处理方式还是妥善地找到了出路。因而,今天的“全民参保”,应该继续重视成功经验,突破教条找到有效的政策思路。

  原标题:理性看待“全民参保”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