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是医疗保障的关键问题

分享到

2018-06-15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谭中和 浏览: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谭中和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近一段时间来,关于大数据在医疗保障中的应用话题讨论颇多,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究竟能给医保带来什么,其与医保的管理体制又有什么关系等等,往往趋之若鹜却又很难说得透彻,更确切说是存在不少的误区。如果缺乏对大数据的完整认识,恐有赶时髦、凑热闹,至少有些管窥蠡测、隔靴瘙痒之嫌。

  首先是大数据思维问题。同任何行业一样,对医保来说,不在于你拥有或者囤积了多少有关数据和信息,关键是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和数据中,准确捕捉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发现其价值,这即是大数据思维。否则,即便数据再多、数据量再大,也只能是负担和摆设。大数据思维来自于对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及制度模式和特点的准确把握,来自于对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准确理解。具体如通过对本地区参保人群疾病治疗的效果,以及医生治疗中使用的设施设备和器械耗材药品情况,再结合国内外市场供给情况,就可做到合理科学地确定和调整服务设施和药品目录。

  其次,数据的开放性要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没有必要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各自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者信息中心,或者云中心。对大数据来说,应用还是取决于使用者、管理者及决策者是否具有大数据的思维,而与组织机构形式,办公场所的远近没有必然联系。

  笔者以为,当前医保大数据应用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三个体系:

  一是政府医保数据体系,利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各种数据,形成包括医疗服务提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药品进销存、基因病谱,医疗服务机构临床成本核算(判断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情况等),企业经营和用工情况(判断医保缴费能力)等的大数据系统。

  二是居民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就业收入和参保情况等的公民个人大数据体系。可以依托社保卡,准确描述个人包括疾病、健康、就医行为和收入支付等的清晰轨迹。将每个人的基础信息、日常生活习惯、身体体征、疾病健康、就医用药,以及诸如牙齿健康、心率特征、体温变化、视力、记忆能力、就医位置信息、锻炼运动、饮食习惯等数据从出生那一刻起的分秒变化轨迹存储下来。上述两个大数据系统,即可满足医保筹资、待遇审核、预防基金欺诈和监控等各种功能。

  三是严格的企业、个人信用和政府监控体系。大数据毫无疑问为政府及企业带来管理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给居民个人获取服务带来方便快捷和高效。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数据在医保中广泛应用的同时,还应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的安全和保护,这也将决定医保大数据应用系统的成败。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