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进:民生为本 公平至上

分享到

2011-03-02 作者:王东进 浏览: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保险法》。一个是方向性、纲领性的蓝图;一个是支架性、里程碑式的法典,都将给全国人民带来希望,带来实惠,带来福祉。

  五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保险法》共同的最大亮点——“民生为本,公平至上”是我学习《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心得。它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要在“十一五”时期初步实现全民医保的基础上,构建公正和谐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从“人人享有”向“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新跨越。

  一、中国医疗保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这一时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受到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期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神速推进和历史跨越。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职工延伸到居民,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为主体,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以城乡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10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数达2.35亿人,参加居民医保的人数达1.9亿人,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超过8.3亿人。基本医疗保障的总覆盖人数超过全国人口的90%,基本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宏伟目标。当前,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各项基金实现收支平衡并且规模逐步扩大,各类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服务得到加强和提升,覆盖城乡的经办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支付制度,对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城乡,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医保服务。初步建立起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参保,并统筹解决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各项社会保险的永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医疗保险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十一五”期间,医疗保险研究本着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总体要求,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一是医疗保险研究体系初步形成网络和规模。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已经在社会上初步站稳了脚跟,树立了形象,创出了品牌,成为中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力量。与此同时,各地医疗保险研究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一级的医疗保险研究机构,部分地市的医疗保险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医疗保险研究三级网络的雏型初具。为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力量,提升医疗保险研究能力,各级医疗保险研究机构通过联合研究、合作研究、委托研究等形式,建立了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协作机制。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各级医疗保险研究机构为主干、汇聚社会相关研究力量的医疗保险研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是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理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十一五”时期,研究会始终恪践“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立会宗旨,就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机制建立等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理论体系框架和内涵。通过这些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改革实践的基本经验,探索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初步形成了一批包括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经办管理等内容的理论研究成果,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理论体系框架的基础与核心。这个理论体系框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鲜活机体。在实现全民医保的宏伟目标之后,及时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医疗保险的制度架构,由“全民医保”迈向“公正和谐医保”。

  三是紧密围绕医疗保险中心工作开展研究。研究会承担了国务院城镇居民医保试点评估专家组的组织工作,经过评估专家的不懈努力,各地医疗保险行政、经办和研究组织大力协助,相关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专家组对29个省区市开展了1—2次评估调研,对9个城市的12000户家庭连续4年进行跟踪性入户调查,对12个城市的医疗保险及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参保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对79个城市每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每年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提交的评估报告都得到高层的重视,一些意见和建议成为国务院的决策依据。围绕医疗保险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供研究报告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有关扩大覆盖面、门诊统筹、关系转移、异地结算、药品目录、生育保障、谈判机制、单病种付费等相关政策制定的工作。

  四是医疗保险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取得实效。始终坚持把医疗保险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当作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建立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利用分析体系,连续三年在省、地、县三级收集20万左右的住院参保人员对药品、诊疗项目等使用详情和费用清单,建立了药品和诊疗项目基础数据库。在为政府部门完善医疗服务管理政策和范围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探索研究与医疗保险管理需要相适应的药品和诊疗项目分类和代码标准,为起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分类及代码、诊疗项目分类及代码等基本医疗保险技术标准夯实基础。对比研究国际医疗保险管理标准,提出构建我国医疗保险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初步设想,为制定相关标准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五是慢性病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专项课题研究取得扎实进展。为促进医疗保险服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本化,针对一些重点慢性病的医疗保险管理和结算方式开展了专项研究。研究会先后组织对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冠心病等开展专项研究,全面掌握参保人员患病、费用负担和医疗行为的第一手资料,揭示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加强基金风险防控、提高基金使用绩效、为患病的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受到重视和关注。

  六是医疗保险宣传和培训平台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中国医疗保险》杂志、《中国医疗保险研究动态资讯》和中国医疗保险信息网,已经成为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对外宣传的窗口,成为商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大计、宣传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成绩、介绍地方医保经办管理经验、交流各地医保制度建设最新信息的重要媒介和平台。研究会还创建了社区医疗保险管理和医院院长两个培训平台,对于提高基层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三医联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一五”期间,研究会的工作逐步走向体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标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成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研究队伍受到了历练,研究能力得到了增强,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积累了一些做好医疗保险研究工作的经验,概括地说就是“一二三四五”。“一”,就是要有“一个精神”,即“忠诚、团结、敬业、奉献”的医保精神。这是医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我们在推进医保事业中攻坚克难、不断进取、斩获佳绩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力量。“二”,就是服务中心和独立研究“两手都要硬”。既要紧密围绕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大局,切实为中心工作服好务,又要坚持独立思考、潜心研究、“立说不胡说,献策不献媚”的品格。“三”,就是要处理好“三头”的关系,即吃透上头,深谙下头,知晓外头。吃透上头,研究工作才能及时跟进,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才能排上用场,不至于形成“两张皮”;深谙下头,研究工作才能既促进地方医疗保险研究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又从医保第一线获得最新信息和新鲜经验,形成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研究格局;知晓外头,研究工作才能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增强医保研究的实力。“四”,就是要广交四海朋友,汇聚各方贤达。充分吸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多方资源,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形成医疗保险研究克难攻坚的强大合力。“五”,就是要形成“五个力”。即树立社会形象,形成影响力;出“拳头产品”,形成医保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形成医保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力;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提升医疗保险的研究能力;善于团结和总结,形成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团队凝聚力。

  二、跨上建设公正和谐医保的新征程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攻坚时期。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民生为本,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公平问题。这个时期也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公正和谐医保目标的战略机遇期。在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初步解决了医保“从无到有”和“人人享有”之后,就要适应广大参保人员“公平享有”医保的诉求,树立民生为本,公平至上的理念,建设公正和谐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将这一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目标融入到医保的各项制度、政策、机制、办法和实际工作之中。

  “民生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是我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立足点,是我们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的根本目的。“公平至上”,是社会正义、和谐的核心价值,是现代“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民生为本,公平至上”彰显公正和谐医保的核心价值,它不仅应当成为医疗保险研究工作者的重要理念,也应该成为医疗保险研究的主线,成为全部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民生为本,公平至上”,建设公正和谐医保,实现“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才会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拥护,才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才会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我对今年及“十二五”期间医疗保险研究工作有以下思考。

  (一)医疗保险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医疗保险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生为本,公平至上”为主线,以建设公正和谐医保、维护国民健康权益为目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践行“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度研究,把握规律,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医疗保险研究工作的奋斗目标:

  ——医疗保险研究体系进一步健全,逐步走向专业化轨道。力争省一级医疗保险研究机构普遍成立,多数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地级市成立医疗保险研究机构,医疗保险研究网络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研究机构内部形成责任明晰、构架合理、特点突出的专业分支;研究机构外部建立起联系紧密、相互支持的协作机制。各医疗保险研究机构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回顾总结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形成由医疗保险中国化的理论、制度优化理论、风险防范理论、医药经济理论、费用支付和控制理论、政府公共服务理论等组成的,能够揭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最基本的经验和最核心的规律,能指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行的理论体系。

  ——医疗保险研究工作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对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大局和大势的把握能力,合理配置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政策举措与技术标准的研究力量和资源,增强对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及早立题,及早研究,及早出成果。

  ——医疗保险基本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坚持把医疗保险基本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作为研究会的重点工作,初步形成包括药品分类及代码、诊疗项目分类及代码、医保管理技术标准等在内的比较健全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建立起有一定规模、充实完备、可供研究使用的医疗保险基础数据库,籍以增强在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医疗保险信息宣传形成风格和品牌。切实办好《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动态资讯》和中国医疗保险网,进一步树立和巩固医疗保险信息宣传的良好社会形象,增强权威性,扩大影响力。

  (二)医疗保险研究要把握的重点

  一是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重心,开展医疗保险法律机制和法律环境研究。围绕覆盖全民、统筹城乡、依法维权、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五大要点,加强推进医疗保险法制化建设所需要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办法及措施的研究。

  二是根据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制度的统一性、筹资水平的适宜性、保障待遇的适度性、权利义务的对应性、基金保障的绩效性、公共投入与保障机会的均等性和管理服务便捷的可及性的研究。

  三是根据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和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继续以“三三一” (即三个统筹:城乡统筹、市级统筹、门诊统筹。三个机制:筹资机制、价格形成机制、谈判机制。一个制度:费用支付制度。)为重点,围绕“稳定职工医保、完善居民医保、整合城乡医保、融洽各类医保”开展优化医保制度架构、改进和活化诸如个人账户等制度构件、提高保障绩效的研究。

  四是根据推进医疗保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充实和完善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数据库,拟定医疗保险管理技术相关标准,将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数据分析常态化。

  五是根据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开展管理服务项目研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服务。

  六是根据医疗保险制度与卫生、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的要求,更加注重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对促进相关领域改革的研究。

  三、创新研究方式方法,开创研究工作新局面

  做好“十二五”时期医疗保险研究工作不仅要有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还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作为负责任的、有作为的医疗保险研究工作者,既要对医保事业作追昔式的思考和总结,更要创新研究方式方法,对医保事业的发展作前瞻式的探索和建议。要善于在别人停止思维处延伸思维,能于别人不经意处溯其本源,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这样才能清醒而自觉地、积极而主动地为推进医保大业立说献策,这样才不会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也不会为眼前困难而束手无策,裹足不前。

  一要立足实际,潜心研究。立足实际,就是要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医疗保险研究工作与中心工作才能合拍,才能跟进,才能排得上用场。潜心研究,就是要心无旁骛,静下来,沉下去,进行深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才能获得有科学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要把握主线,重点研究。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主线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优化管理,概括地讲就是要继续抓好“三三一”。“三三一”关系到当前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体制机制问题,抓住了“三三一”,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就是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把“三三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深透了,不仅可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助推三医配套联动,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如果离开“三三一”,在一些非关键问题甚至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费心劳力,就如同用“搬牛腿”的方式去推动工作,必然收效甚微,甚至南辕北辙。

  三要开阔视野,比较研究。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研究、荟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和路径。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也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特别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更不可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是通过地区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从中得到启迪和借鉴。要有大视野、大胸怀,既要立足中国实际与国情进行深度研究,又要有全球眼光进行比较研究,“吃透上头,深谙下头,知晓外头”,这样才能把一些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研究深透。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实践性、创造性。而实践、创造的主体是基层,决策者的政治智慧在于把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升华和推广。调查研究是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路径。伟人曾有教言:“我就是靠调查研究吃饭,靠总结经验吃饭。”千万不要轻视调查研究。只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基层在实践中的成功做法,系统地加以总结提炼,把具有普遍意义的探索创新升华到理性层面,就能对决策,对管理,对医保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要搭建平台,组织研究。作为医疗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只凭任何一个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单打独斗”都是难当此任的。研究会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为有志于医疗保险研究的志士仁人、各界朋友搭建的研究平台。因此,要把各方面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把各类研究资源整合起来,“聚贤,纳言,立说,献策”,为医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