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需多管齐下

分享到

2015-07-03 浏览: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需要 三医联动 , 继续推进医保付费制度改革, 强力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到位, 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切实

体现市场机制。 今年5月以来, 《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相继重磅推出, 这些能否遏制医疗费用过快

上涨的势头, 还需拭目以待。

社保基金缺口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与此同时, 我国医保基金也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出增幅的现象。 近日, 人社部公布的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2014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9687亿元, 支出813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9.6%,尽管收仍然大于支,但收入增幅低于支出增幅。 这一状况已是第二年出现, 2013年,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 如此发展下去, 不难预测, 医保基金迟早会出现缺口。 在此情况下, 应该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整体虽有结余 但地区间并不平衡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根据要求, 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 城镇居民个人缴费达到人均不低于120元, 新农合个人缴费达到人均120元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费用支付比例达到5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这意味着医保基金支出将会增加, 医保基金能长期承担这一压力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告诉记者: 从人社部关于医保基金的统计数据来看, 总体还是结余的, 但这种结余一是历史上沉淀下来的, 二是全国总体的数据, 具体到当期和某个地区, 不一定有结余。 比如广东省,省内不同城市之间的情况差别很大,深圳这种后来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医保基金结余非常高不具备代表性,因为该市的老龄化程度很低,大家在参保时基本都是年轻人,现在还没到老年,医保基金收入大于支出是很正常的事。在老龄化严重的劳动力输出地,医保基金势必收不抵支,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比年轻人大大增加,而我国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此外,近些年,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筹资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靠的主要是医保基金的历史结余。

分级诊疗未建起 医院扩张形成虹吸效应

有专家认为, 通过分级诊疗, 让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患者转到基层医院, 让压床的病人转到康复护理医院, 就可以腾出医生和床位, 接纳疑难危重病人。 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 不仅解决了看病难, 而且患者看病费用会降低, 医保基金支出也会降低。但是,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如何?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认为,新医改未能建成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至关重要的分级诊疗体系。5年多来,三级医院高速扩张,形成了对医生、患者和医疗费用的虹吸效应,加剧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

以北京为例,2013年, 医院诊疗人次占比为67%, 其中三级医院占比高达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不足22%。2013年, 北京市医保统筹基金支出的65%用于门诊补偿支出, 其中只有总量的12%用在了社区医疗机构,88%用在了医院。 在流向三级医院的医保基金中, 高达58%用于门诊。

与北京类似的还有上海。2013年, 上海的医院诊疗人次占比为56.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占比为33.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量占比同样表现不佳。

于保荣也认为, 原来寄希望于分级诊疗能促使人们小病在社区, 大病去医院, 降低医保费用支出, 实际没有多大效果。 因为在一些地区, 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可能连行医资质都没有, 加之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差, 患者几乎不会去那里就医, 还是会选择实力强、 信得过的三甲医院,这样一来,医保基金支出很难降低。

放开药价后 是否会增加医保支出

根据发改委、 卫计委出台的通知, 自今年6月1日起, 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 实现市场定价。 如今, 药品价格上调的消息不断传来, 有的药品价格甚至涨了10倍。 对此, 国家食药总局原副局长任德权表示, 药价放开后, 药企不可能想卖多少医保就报销多少, 需要考虑医保的承受能力,合理定出报销价格。 可是, 药价已经放开, 这对医保基金支出会产生什么影响?

于保荣介绍说: 我国曾有3种药品定价方法。 第一种是发改委价格司定价, 第二种是招标采购, 第三种是医保支付价。 此次药价改革的基本思路非常明确, 就是取消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 仅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进行管控, 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基本取消原来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出厂价和最高零售限价。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 都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统一竞价采购, 形成药品目录及招标价格, 包括基本药物、 医保药品及非医保药品。 医院从省级政府核定的药品目录中进行选择,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 医院可在药品招标价格基础上加价15%销售给患者。 但这一招标采购过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并没有更多的市场因素参与, 主要是政府主导, 药价并没有真正降下来。

按照新政, 药价放开后, 医保目录内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 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 同时, 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实行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 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于保荣认为, 按病种付费可以调动医院的积极性。 比如, 阑尾炎可按照病情的不同分为几档, 每一档分别对应不同的医疗费用价格, 患者究竟住了多少天院、 用了多少钱的药, 均包含其中, 这样就可杜绝医院过度医疗的问题。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需要 三医联动 ,继续推行医保付费制度改革,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到位, 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能体现市场机制。 只有多措并举、多方共进, 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不良势头, 才有望遏制。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