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告诉你 强基层到底为什么这么难(语音版)

分享到

2017-09-21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吕国营 浏览: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中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吕国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在我国医疗领域特别应验。一方面,患者“人往高处走”,涌向大医院,原本应该“高处不胜寒”的大医院却变得“高处太热闹”,而基层医疗组织反而“不胜寒”;另一方面,医生也是“人往高处走”,大医院凭借强大的虹吸力量抽空了低等级医疗组织的软实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他国家同样存在,然而,我国医疗领域特别明显,原因何在?

  有高处和低处之别,才会有人往高处走的现象。不能说其他国家的医疗机构就没有高处和低处之别,但是一般而言没有我国这样严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等级,这种行政等级人为地制造了行政高处和行政低处。

  众所周知,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是有行政级别的,有部属医院和省属医院,有市属医院,有县属医院,等等;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是有编制的,行政等级越高的医院其编制的含金量就越高,同时,主任医师外加科主任要比单纯的主任医师更有分量。这就是医生“人往高处走”的行政动力。

  显然,要缓解医生“人往高处走”,公立医院就必须去行政化,去编制,以弱化高处和低处的差别。

  医疗机构行政等级的存在,也是患者“人往高处走”的重要原因。由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患者总是通过某种信号判断“仙之灵”,而医疗机构的行政等级正好提供了这种信号,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分级诊疗的实现。

  说到分级诊疗,不得不解释一下。第一,分级诊疗应该是改革成功的自然结果,是改革成功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改革的手段。如果把分级诊疗当做改革的手段强行实施,其结果将南辕北辙。第二,分级治疗这种说法本身可能会产生一种隐喻,暗示人们高处和低处的差别,这反过来唤醒了人们对分级诊疗的抵触。我赞成分科诊疗的提法,这种提法弱化了行政等级的味道。

  近些年,基层医疗组织硬件建设明显加强,医保支付也在向基层倾斜,然而患者却并不认可。这不奇怪,第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患者需要的是“仙之灵”而非“山之高”;第二,患者首先考虑的是“仙之灵”,其次才考虑医疗保险比例。基层医疗组织只要有信得过的医生,何愁门可罗雀?否则,仅靠改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是很难产生效果的。

  强基层重在软实力,提升基层软实力应该分类指导。对于城市和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应该通过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去编制,实现医生自由执业,发挥医疗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则要加强政府作用,通过政府之手配置医生资源。

  原标题:公立医疗机构行政等级与人往高处走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